学会倾听  构建学习共同体
[ 2019-3-6 16:03:00 | By: szzxftf ]
 

假期我仔细阅读了《教师的挑战-宁静的课堂革命》这本书。作为一名从教近20年的教师,我感觉在我的课堂里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。作为一个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,日本的基础教育跟中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,课堂以听为主,缺乏讨论;考试第一,讲究“学而优则仕”;学生有好的成绩,却不一定有好的兴趣。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,日本对教育进行了反思,并开始了“宁静的课堂革命”,使日本的教育大大改观,现在的学校也同西方发达国家一样有着宽松的课堂纪律,自由的教育气氛,让学生找到了学习乐趣。

这本书最大的优势就是提供了很多优秀课样例供我们分析学习,我们可以结合理论充分体会到先进教学模式课堂是如何实施的。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发现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,而这本书正巧对我今后的教学起到很重要的指导作用。

书中提到在教学中教师工作的中心在于“倾听”“串联”“反刍”,在此,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谈一下“倾听”。在我么们的教学中,不管是随堂课还是优质课评选中,我们习惯于按照自己设计好的预设,找几个学生发言,要求学生说出什么,达到自己的预设目的就会草草收场,没有给其他同学发言的机会,当然也做不到教学中的倾听。这样看似环节完整的一堂课,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。读完此书,我在思考,以后我的课堂该怎样倾听?

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:“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,但只有一口,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。”寥寥数语,形象而深刻的说明了“听”的重要性。杰出教师黛博拉·梅尔在其著作中写道:“教的活动,大半存在与倾听之中。”因而教师不仅要做一名演讲者,更要把精力倾注到由每个学生的声音中,做一名倾听者。无论学生的发言如何,教师都要给予他们鼓励的倾听,就像采集沙滩上的珍珠一般,珍视每个学生的发言。倾听学生的发言意味着完整地接纳每一个学生的想法,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。一个人通过“观看”,能够沉浸于“思辨”之中;但通过“倾听”,却一定会作为当事者“参与”其中。教师要能够从倾听中细致地观察每个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:是认真倾听,还是疑惑不解,亦或是心不在焉。教师只有发现了学生掩藏于外表之下的儿童真实的内心世界,并给予他们的相应鼓励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。

然而,倾听的习惯也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。在平时的教学中,我觉得教师首先自己要学会倾听,倾听学生的回答,倾听学生的心情、态度等。让我们的学生得到表达的机会,享受着被倾听的愉悦;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,激发起上进的渴望。相信只有这样,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,才能让他们更愉快的投入到学习中去。其次,要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,比如可以这样告诉我们的学生:善听的孩子往往也是善于思考的孩子,所以我们要养成善听、倾听的好习惯。还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听,比如可以这样提问我们的学生:“猜猜某某某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?”“想想看他这样说有没有道理呢?”等等。相信只有让学生学会了先听后说,才能真正养成倾听的习惯。

作为学生,要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以及老师的引导,对于自己不懂的问题要勇敢地提出来,同学们合作学习解决问题。作为老师,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,要不折不扣地接纳,胸有成竹的应对,绝对不可以忽视孩子们提出的任何一个细小问题。在倾听的同时,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提问,运用适当的连接语或引导语使偏离书本的学生回到正题上,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。学生的提问以及想法犹如一个个音符,而老师要做的事把这些音符集中到一起,形成交响乐似的课堂。学生提问,小组讨论回答,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体现。实际教学中这一点我做的不理想,有些学生在别人回答问题时不尊重他人,乱说话,乱发言,这就是平时老师忽视了细节。

学会倾听,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,学会了真诚处事,学会了关心,学会了与他人合作。学会倾听,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优化、更精彩,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。新的一年,让我们学会倾听,完成传统的小组合作像学习共同体的成功转变!

 
 
  • 标签:倾听 学习共同体 
    发表评论:
     

    时 间 记 忆
    <<  < 2019 - >  >>
    1 2
    3 4 5 6 7 8 9
    10 11 12 13 14 15 16
    17 18 19 20 21 22 23
    24 25 26 27 28 29 30
    31
    最 新 评 论
    最 新 日 志
    最 新 留 言
    搜 索
    用 户 登 录
    友 情 连 接


     
    天涯博客欢迎您!